牡丹江市融资信用服务平台

牡丹江市融资信用服务平台

打造金融服务综合体 争当向北开放排头兵

发布时间:2025-09-28

文章来源:牡丹江市

打造金融服务综合体 争当向北开放排头兵

为更好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,聚焦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,绥芬河市打造以“融资信用服务平台”“金融综合服务超市”“跨境金融服务站”“企业上市服务站”“跨境结算中心”五大平台为依托的“五位一体”金融服务综合体。

一、主要做法

绥芬河市坚持在调研中触摸“时代脉搏”,客观认识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与挑战。面对“银企信息不对称、国际结算渠道堵滞、金融惠企政策触达受阻”三大症结,保持战略定力,搭建了一站式、全链条、市场化的“五位一体”矩阵布局,全力打造边境地区金融支持实体“样板”。

(一)“金融综合服务超市”。实现金融产品“一指化”优选,金融机构“一次性”对接,打造“前店后厂”的金融服务模式。线上整合35家金融机构,提供贷款融资服务、金融产品推广、首贷续贷服务、政银企云对接等九项金融服务功能,上线“银税互动”“牡融通”“政采融资”板块;线下驻点提供金融咨询、洽谈对接、业务受理等服务高效解决企业金融需求。

(二)“跨境金融服务站”。集合跨境相关的结算、融资、保险、担保等相关资源,依托“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”“国家外汇管理局数字外管平台”,突出“结算+融资”“展示+咨询”“代办+辅导”“信保+银行”“政策+担保”五项服务功能,实现结算、融资、外汇、出口保险、跨境担保、金融风险规避等跨境金融一站式服务功能,全方位满足企业跨境金融需求。

(三)“融资信用服务平台”。充分运用牡丹江市融资信用服务平台,展示“自贸企信贷”等特色信贷产品,打造全线上化业务流程,提升服务效率展示特色信贷产品,实现从贷款申请、审批、签约到放款的全流程线上化操作,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贷款申请,业务办理不再受当事双方的时间和空间限制。

(四)“企业上市服务站”。结合企业特点,联合相关证券公司,打造“上市条件”“政策支持”“相关服务”三大板块为依托的综合性企业上市服务平台,展示三大交易所上市要求、流程及后备企业条件要素,宣传上市扶持政策,为企业和各证券公司搭建信息互动交流渠道,为上市后备企业提供综合性、一站式、多样化服务。

(五)“跨境结算中心”。采取“总中心统筹+分中心专办”模式,实行“线上平台+线下结算”双轨运行机制。总中心建立跨境结算分拨机制,将外贸企业结算需求分拨给适配的银行机构,帮助企业解决跨境结算问题。分中心承接33种线下结算模式,并通过整合资源、优化流程,推动相关业务并联、串联,为更多贸易企业提供便利化措施,提高资金跨境收付结算效率。

二、实施成效

(一)全面提升金融供给。通过与牡丹江协同发展先导区联动,实现金融服务综合体的金融服务向东宁、穆棱等地延伸。截至目前,通过“信易贷”平台引导全市22288个市场主体完成“信易贷”平台入驻,实现市场主体入驻率99%以上,成功授信金额33.77亿元,撮合对接信用贷款1726笔,10.15亿元,为外贸企业成功授信10.67亿元。“金融超市”累计受理咨询企业401家,为1124家市场主体提供帮办代办服务。跨境金融服务站共办理线上付汇7.56亿元,办理跨境贷4260万元、边贸贷1250万元、文旅贷660万元,出口信用保险285家、承保金额4.61亿美元。企业上市服务站已组织辖内企业参加“走进北交所”等专题上市培训活动10余次,辛巴赫等企业在我们的服务下正在加速上市进程。“跨境结算中心”助力绥芬河市2024年国际结算量达到20.98亿元,同比增长18.62%,占牡丹江60%、占全省10%。

(二)全方位提供综合金融服务。统筹国内国外、线上线下资源,搭建“市场服务+增值服务+公共服务”综合服务平台,构建起覆盖“信、保、关、汇、税、融”全链条的数字化服务体系,让金融服务畅通无阻地在政银企间“流动”,为实体经济“输血供氧”。截至目前,绥芬河片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31.54亿元,较2019年增加92.07亿元,增幅66.01%;贷款余额131.08亿元,较2019年增加81.16亿元,增幅162.58%,存贷比56.61%,较2019年增长20.81个百分点,位于牡丹江各县市首位,展现出强劲的金融活力。

(三)助力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。金融服务综合体实现“一键信息交换、一键需求服务、一键融资”,为企业筑起抵御风险的“防风港”,建起稳中求进的“加油站”,使大金融、大产业、大贸易、大物流在我省集聚,推动绥芬河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,助力打造我省向北开放新高地的工作目标。